(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孫偉善、李淼)
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提出堅持系統觀念,堅持節能優先方針,統籌推進能效技術變革和能效管理革新,統籌提高能效監管能力和能效服務水平,統籌提升重點用能工藝設備產品效率和全鏈條綜合能效,推動局部單體節能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,為石化化工行業節能與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藍圖。
一、石化化工行業節能提效是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一環
石化化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重要支柱,關系國計民生,地位舉足輕重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全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和手段,大力推進結構調整、能效提升、科技創新、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,積極推廣應用節能減排先進技術與裝備,推進節能低碳管理體系建設,行業節能與綠色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績。五年來,煉油退出落后產能約1.6億噸,尿素、燒堿、聚氯乙烯、電石、硫酸分別退出落后產能1787萬噸、327萬噸、269萬噸、900萬噸、2160萬噸;原油加工產能利用率從2015年的65.5%提高到2020年的77.2%,成品油完成了從國四到國六標準的升級?;ば虏牧?、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,綠色環保產品占比不斷提高。同時,通過不斷加強先進適用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應用、開展節能診斷服務工作,全行業能效水平顯著提升,能源消耗增速快速下降,由“十二五”年均增速6.8%下降為“十三五”的4.9%左右,煉油、乙烯、合成氨、燒堿、電石等重點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分別下降4.4%、7.8%、8.7%、26.0%、6.7%,部分石化和化工企業能效指標居于世界先進水平。
石化化工行業節能降耗挑戰與機遇并存,石化化工行業特點是規模體量大、產業鏈條長、資本技術密集,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耗大戶,行業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位居工業部門前列,面臨著嚴峻的節能降碳壓力,同時在產業耦合、產城融合、數字協同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節能潛力,是工業能效提升、減污降碳的重要主力軍。
二、《行動計劃》為行業節能降碳工作指明了方向
《行動計劃》從節能提效改造、用能設備提升、企業園區綜合能效管理、用能結構優化、數字化節能提效、基礎能力建設等多方面,提出具體工作方向和技術選擇建議,明確了“十四五”節能提效工作目標,為石化化工行業實現能效提升目標規劃了路徑、統籌了方法、提出了要求,是指導全行業推進節能提效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方法指南。
一是強化節能提效改造升級,促進行業耦合提效發展。石化化工行業規模大、產業鏈長、子行業眾多、耗能環節多,行業企業間,用能水平參差不齊,重點產品中能效低于行業基準水平的產能仍占有一定比例,存在較大節能空間?!缎袆佑媱潯诽岢?,深入挖掘行業節能潛力,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,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,實現行業能效穩步提升。進一步加強能量系統優化、余熱余壓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公輔設施的改造升級。
基于行業生產及用能特點,采用來自現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平臺產品,進行烯烴和芳烴等化學品的耦合生產,可以大幅提高原子利用率以及能量效率?!缎袆佑媱潯诽岢隼娩撹F、焦化企業副產煤氣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,推動煉化、煤化工企業構建首尾相連、互為供需和生產裝置互聯互通的產業鏈,實現協同節能提效。
二是加大高效用能設備應用,開展行業存量用能設備改造。在各種石化和化工生產企業中,盡管各產品的生產工藝千差萬別,但生產或公用工程系統均使用電機、空壓機、鍋爐、變壓器等耗能設備?!缎袆佑媱潯诽岢?,圍繞電機、變壓器、鍋爐等通用用能設備,持續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,加大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力度,開展存量用能設備節能改造。
三是提升行業企業、園區綜合能效水平。目前石化化工行業內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企業達2300余家,截止“十三五”末全國各類化工園區近700余家?!缎袆佑媱潯丰槍π袠I不同類型企業、園區,從能效標桿引領、企業用能管理和能效服務、園區用能管理等多維度、全過程,提出系統提升行業全產業鏈綜合能效水平的路徑手段。
四是推進行業用能結構優化。石化化工行業存在用能結構復雜、能源種類多樣、原燃料共有的情況?!缎袆佑媱潯贩謩e從原料端、過程端和終端提出推動行業用能結構優化的路徑要求。在原料端,加快推進煤炭向清潔燃料、優質原料和高質材料轉變;在過程端,加快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風電、高效熱泵、余熱余壓利用、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,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。在終端,在加熱、烘干、蒸汽供應等環節,推廣電鍋爐、電窯爐、電加熱、高溫熱泵、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替代工藝技術裝備,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。
五是推動行業數字能效提升。石化化工行業工藝機理復雜、細分產業間關聯度高,對設備和設施運維要求較高,整體上具有較高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?!缎袆佑媱潯诽岢?,推動5G、云計算、邊緣計算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節能提效領域的研發應用,推動企業深化能源管控系統建設,提高數字化節能提效技術水平;面向工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提供用能數據采集、跟蹤與核算等服務,提高能效管理公共服務能力;探索“工業互聯網+能效管理”典型應用場景,推動重點用能設備、工序等數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,提高“工業互聯網+能效管理”創新能力。
三、落實主體責任,多層次協同推進行業能效提升
一是行業生產企業要緊跟政策導向,進一步完善企業能源管理體系,做好能耗統計等基礎工作,提高能源管理水平。制定符合自身生產工藝特點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,積極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和裝備,提高用能設備能效水平。探索企業用能向綠色化、電氣化、低碳化轉變,逐步實施數字化能效改造。邀請專業機構,定期開展能源審計、節能診斷、能效對標達標工作,努力打造超級能效工廠,爭創行業能效“領跑者”。
二是專業技術研發和服務機構,要跟蹤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生產發展趨勢,與國內外行業企業、大專院校加強交流。圍繞制約行業能效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攻堅克難,突破從生產工藝優化、節能降碳改造、可再生能源利用、數字化等各環節的重大技術瓶頸。針對各子行業不同生產工藝和用能特點,加大專業化服務力度,開展專項節能診斷服務,提高節能診斷服務水平,為行業能效提升和綠色低碳轉型,提供有力技術支撐。
三是行業相關協會組織,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做好引導、組織、協調、服務,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。組織節能技術篩選與推廣,通過組織技術交流、業務培訓、標準宣貫和供需對接等服務活動,推動行業能效提升技術應用。組織專家隊伍為企業開展能源審計、節能診斷、能效對標等專業服務,助力企業能效提升。進一步完善行業能效標準體系建設,擴大標準覆蓋范圍。利用各種行業會議、展會、網站平臺等,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,積極營造全行業共同推動節能提效、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。